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社会保障指数

《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指数报告2013-2015》简介

[发表时间]:2013-02-15 [来源]:研究中心 [浏览次数]:

《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指数报告2013-2-15》由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教授撰写,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社会保障是重大民生问题,是一项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是小康社会建设中的基础性工程。中国社会保障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如何,为社会各界所关注。《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指数报告》系列成果,将从量化角度对社会保障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进行评价。

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指数是衡量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水平的指标指数体系及其量化结果,是分析评价社会保障发展的量化工具。编制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指数报告,建立指标指数体系等量化工具,评价中国社会保障发展现状,判断中国社会保障发展趋势,得出有针对性的结论,是实现中国社会保障事业精确化管理的客观要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

本研究报告的原始数据来自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国民政统计年鉴》、《中国财政统计年鉴》、《中国社会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统计年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及有关的规范性文件等,数据来源具有权威性。

为完善社会保障评价指标体系,参阅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际劳工组织(ILO)、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社会保障学会(ISSA)等国际组织的文献。主要包括:《养老金观察2015:OECD国家与G20国家的指标》(Pensions at a Glance 2015:OECD and G20 Indicators);《世界健康报告2013-全民健康保障研究》(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13-Research for Universal Health Coverage;《社会观察2016:OECD社会指标》(Society at a Glance 2016: OECD Social Indicators);《世界社会保障报告2014/15:经济复苏、包容发展与社会正义的构建》(World Social Protection Report 2014/15: Building economic recovery, inclusive development and social justice);《劳动力市场关键指标》[Key Indicators of theLabourMarket(KILM)]。

《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指数报告2013-2015》封面

本报告根据现有数据和评价需要,由49个核心评价指标更新为58个核心评价指标(指标体系见附录)。根据统计数据、计算公式和软件编程测算指标值,根据理论标准与实际数据的正态分布情况确定指标的目标参数值。以指标值为基础,根据无量纲化方法,产生数值在[0,1]的指数值。根据加权方法,由单一的指数值计算出综合指数值,并以此作为社会保障发展指数排名的基础。在指标值和指数值计算中,可能出现个别地区的指标值和指数值异常,但总体上计算出的指标值和指数值是有代表性的,是可行的。

本报告以社会保障、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就业保障、贫困保障等部分为研究对象,通过“覆盖面、保障度、持续性、高效性”等维度对各个部分进行“水平分析、趋势分析和结构分析”,利用“优良度、向好度、正常度、均衡度”等参数进行综合评价,得出了一系列的针对性结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一定创新性。总体判断认为,该指标指数体系反映的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情况是基本符合实际的,具有一定说服力。

为了全面反映社会保障的发展成效,对核心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更新。(1)养老保障评价指标由13个指标更新为16个指标。在覆盖面指标中,鉴于养老保险已经覆盖包括职工在内的全体国民,职工参保身份与居民参保身份处于转换与交融之中,不再对职工养老保险的参保率、覆盖率等进行单独评价,只对包括职工在内的全体国民的养老保险参保率、覆盖率等进行评价。在保障度指标中,增加了反映养老服务的指标“城乡千人老年人养老床位数”,从而使保障度指标从“现金保障”与“服务保障”两个方面进行反映。在持续性指标中,增加了养老保险基金当期收支率指标,使持续性指标不仅能够反映养老保险基金的累计支付能力,也反映养老保险基金的当期支付能力。在高效性指标中,增加了“城乡养老服务机构床位利用率”,使现金待遇的效率与服务待遇的效率均得到相应反映。(2)医疗保障的指标由14指标更为16个指标。在覆盖面指标中,鉴于医疗保险已经覆盖包括职工在内的全体国民,职工参保身份与居民参保身份处于转换与交融之中,不再对职工医疗保险的参保率、覆盖率等进行单独评价,只对包括职工在内的全体国民的医疗保险参保率、覆盖率等进行评价。在保障度指标中,增加了“城镇居民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风险度、农村居民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风险度”指标,反映灾难性医疗支出的有关情况。在持续性指标中,增加了医疗保险基金当期收支率,使持续性指标不仅能够反映医疗保险基金的累计支付能力,也反映医疗保险基金的当期支付能力。在高效性指标中,增加了“报销率对缴费率的弹性、医院病床使用率、卫生技术人员每日人均担负诊疗人次”等指标,从现金待遇与服务待遇方面反映了医疗保障资源的利用效率。(3)就业保障指标由11个指标更新为14个指标。在保障度指标中,增加了“城乡非农业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反映非农业就业情况与登记失业情况。(4)贫困保障指标由11个指标更新为12个指标。在持续性指标中,增加了“城市贫困人口收入缺口率、农村贫困人口收入缺口率”指标,反映了贫困人口获取收入能力的大小。

研究认为:2012-2014年,我国社会保障总体上在中位运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社会保障覆盖面在高位运行,保障水平有所提升;可持续性在中位运行,有下降态势;高效性在低位运行,呈下滑态势;养老保障和贫困保障在中位运行,呈向好态势;医疗保障与就业保障在中位运行,呈向差态势。(见图a和图b)。

图a2014年各省份社会保障发展总指数排名示意

图b2014年全国社会保障项目与要素指数均值分布示意

由于改革进程不同,部分社会保障项目的统计数据不够齐全,难以充分评价;由于社会保障指标指数体系极其庞杂,所提出的社会保障核心指标与关键指数可能难以反映事物全貌;加之时间仓促等原因,可能存在一些疏漏之处,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上一条:《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指数报告2013-2015》目录

关闭